內容來自he想減輕卡債壓力建議與銀行卡債協商xun新聞

文化產業園無序發展凸顯體制束縛

文化產業園諸多弊端,根源何在?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獲悉,由於文化產業和文化產業園區都屬於新生事物,在國內真正起步也隻有一二十年的時間,面臨著諸多體制障礙。概念認識模糊 外延過於寬泛記者註意到,僅文化產業園區的名稱就多種多樣:文化產業園區、文化產業基地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,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……園區與基地也沒有明確區別,單個企業可稱園區,企業集群又可稱基地。而文化產業園區的產業內容也是五花八門,從文具生產到影視制作,從工藝美術到網遊動漫。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與現代傳播研究所所長王長壽說,對文化產業的范疇理解存在國際國內不一致、不同行業不一致的現象,比如旅遊、體育、會議、包裝印刷、教育培訓等是否應計入文化產業一直存有爭議,而科技及工業產品的創意部分如何歸入文化產業也是一個難題。陳少峰認為,缺乏創意是當前許多文化產業園的通病。各地在建設文化產業園區時應該更註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,因為文創產業的定義與文化產業相比更為明晰,不易產生誤導。他舉例說:“同樣是旅遊,故宮旅遊是"吃老本",世博園旅遊是"吃創意",隻有依靠創意賺錢,才能算作文化創意產業。”統計口徑混亂 亟待統一體系文化產業產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已經成為近年來各地考量文化產業發展狀況的重要數據。對此,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主任李元告訴記者,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沒有“文化產業”這個欄目,使對這一新興產業的考核、監控和指導都有很大難度。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在采訪中發現,目前國內文化產業統計口徑混亂,亟待統一。國傢統計局2004年4月印發的《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》,將文化及相關產業劃分為9大類、24中類和80小類。但是北京和上海就各有自己的分類標準,江蘇省和浙江省依據國傢統計局標準,但是蘇州和杭州又有自己的統計口徑。“各省口徑各不相同,上級部門經常要求我們報數字,我們也很難報,關鍵原因是上面沒有一個科學的標準體系。”湖北省文化廳產業處處長官信說。武漢市委宣傳部改革發展辦公室主任吳天勇則告訴記者,武漢市2011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約占當年地區生產總值5%:“這是按照國傢口徑統計的,要是把工程設計產業納入口徑,占比還能達到8-10%。有的城市把餐飲納入統計,有的城市把足浴納入統計,很不科學。”對此,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也認為:“文化產業要真正成為支柱產業,就不能搞統計遊戲,否則就會存在虛火。”政府多頭管理 園區“誰都能批”目前,能夠批準設立園區或為園區授牌的部門上有文化部、廣電總局、新聞出版總署以及一些全國性行業協會,中有省級的宣傳部、發改委、經信委以及文化、廣電、出版、工商等部門,下有市縣級政府乃至其下屬機構。這種誰都有權認定園區的現象源於政府多頭管理。魏鵬舉說,文化產業的核心圈四行業新聞服務、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、廣播電影電視服務和文化藝術服務,就分別由文化、廣電、新聞出版三大系統管理,單一的動漫產業鏈也由上述三大系統管理,而網絡遊戲還多瞭一個工信部門。而據文化部相關人士介紹,目前,各地園區項目審批一般在發改委,土地供應在國土部門,規劃在建設部門,文化部門沒有決定權,甚至還不如文物部門的審核權大。在多頭管理體制下,文化產業園區很難實現有序發展。陜西省文化廳文化產業處處長王鳳翱認為,2010年,全國市以下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整合後,理順瞭管理體制,但是在省一級,各部門職責不清、業務交叉,不利於文化產業統一規劃。江蘇省委宣傳部改革辦主任陳法林說,審批部門過多,給前期規劃和後期管理帶來諸多不便,這是造成園區過多過濫的重要原因。多頭管理體制還產生瞭諸多政策漏洞。一傢文化產業園的負責人告訴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,在申報文化產業項目時,他們往往齊頭並進,向不同的政府部門申報。“反正誰都能批,報上哪傢算哪傢,其實這是不利於文化產業整體發展的。”

新聞來源http://n車貸對保資料ews.hexun.com/2012-06-08/142237673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志平好物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